林锐磊
今秋开学,教育“双减”无疑是最让家长们关注的话题。阶段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相关实施方案,推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笔者认为,教育“双减”涉及千家万户,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笔者认为,教育“双减”工作应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的原则,因为各地的学情、教情不一样,因此不能搞“一刀切”,要综合各地师资情况、家长意愿、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谋定而后动。笔者建议,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落实各级政府和部门责任,发挥学校主体作用,进一步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形成市县联动的治理机制,完善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机制。此外,应建立校外培训监管部门责任清单,明确工作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以项目化形式逐项落实。
教育“双减”工作绝非能够一蹴而就,笔者建议应“统筹推进、试点先行”。笔者认为,校内减作业负担和校外减培训负担应同步推进,在开展学校课后服务和托管服务的同时,大力开展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数字化监管平台,健全日常监管工作机制。建议坚持“试点先行”,在“双减”重点和难点领域积极探索,积累经验,统筹推进“双减”工作落实。
笔者认为,教育“双减”工作还应“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一方面,应强化“疏”的工作,不断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校作业质量以及提高学校课后服务质量,进一步减轻校内作业负担,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另一方面,要做好“堵”的工作,相关部门要严格限制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培训时间和培训价格,按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对校外培训进行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使校外培训机构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文章来源:揭阳日报)
文章来源:揭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