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联升任副总理,杨勇夫人:老陈地位变了,你别再和他乱说话了

在中国革命史中,有很多优秀的先贤,他们为了中国的命运奋起革命,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之中很多人既是同志也是莫逆之交。

陈锡联与杨勇就是如此。他们都是14岁参加革命事业,一南一北,共同为了国家人民而奋起革命,最终成为生死之交。

陈锡联——小钢炮

陈锡联第一次参加战争时,因为没有见过战争场面,加上年纪又小,有些不够勇敢。他的班长就叫他跟在自己后面,学着自己的样子,跟着部队一起冲。有了班长的鼓励,陈锡联紧握马刀,高声呼喊着冲啊!随着部队一起痛击敌人,取得了胜利。

这次经历给了陈锡联信心,在之后的几次战斗中,他都是冲在最前面,还抓到了敌人的一个书记官,广受战友们的赞誉。

连营长都夸他人小志气大,像个小钢炮。在当时,小钢炮可是不得了的武器,陈锡联得了这样的外号,那绝对是个殊荣。

陈锡联凭借着自己的英勇,和对组织的忠诚,很快就加入了共产党,参与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见证了中国的革命史,也一步步走上了司令员的位置。陈锡联自幼家境贫寒,文化水平很差,所以即便是在紧张的战斗岁月,他也不忘虚心学习。

一开始,陈锡联是用石块在地上练习写字,到后来会的字多了,能够独自看报,学习马克思主义了,陈锡联也养成了随身带着笔记本的习惯,遇到什么事,他都会仔细的记录下来。他把这种习惯也带到了战争中,他先后与徐向前、邓小平、陈毅等人一起工作过。

所以他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了很多军事知识。时间长了,对于战略战术他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而且每次他对战争的预判都很准确,被战友们称为现代赵子龙,就连阎锡山也曾经说过陈锡联不好惹,不敢跟陈锡联硬碰硬。

在解放战争中,陈锡联与杨勇相遇,两人作为邓大军的司令员,并肩战斗,彼此都很佩服,也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杨勇——神威将军

杨勇跟陈锡联一样,也是从最开始就参加了革命,一直到建国后,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杨勇的经历中有两次任务让他永生难忘,一次是红军时期,护送中央机关人员走过长征路。

长征时期的情况有多凶险就用多说了。杨勇当时觉得责任重大,一路上舍生忘死。好在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将护送人员送到了安全区域。可在第二次让他难忘的任务中,他就没这么幸运了。

第二次的任务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杨勇奉命护送刘伯承等中原局领导渡过黄河,开辟淮西根据地。杨勇不敢马虎,不断的提醒自己的部下千万小心。结果他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他的部队竟然与敌军遭遇了。

也多亏杨勇小心,一直在做侦查工作,发现情况比较及时,虽然危机重重,在他的努力之下,总算是化险为夷。

事后,杨勇向刘伯承检讨。刘伯承严肃又风趣地对他说,不期而遇,果断指挥,化险为夷,我们差点成了水浒传里的李逵,为了大虎把娘丢了,可要吸取教训呀。

不管怎么说,杨勇在遇到特殊状况时的反应非常迅速且果断,几次任务都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为杨勇得到了不错的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杨勇在1972年恢复工作,在沈阳军区做了副司令。而此时,他的老战友陈锡联则被任命为沈阳军区的司令员。

老友相见

陈锡联听说老战友杨勇要到沈阳军区任职,亲自去机场营业杨勇。两人见面后,有说不完的心里话。杨勇的工作能力突出,副手有点屈才,但当时军中正职位置缺少,也只能先安排他做个副职。

陈锡联对杨勇是了解的,所以他直接对下属们说,有什么军事方面的工作,要请示杨勇,不能把他当做副司令。杨勇也没让陈锡联失望,他很快就适应了工作,还经常到前线去,爬山路、下洼地,从来不含糊。

后来杨勇被调任到新疆军区做司令员,终于做到了正职,从东北去了西北,杨勇依旧不改军人的风骨,坚守在祖国的边疆。在时局动荡的年代,杨勇也坚守着自己的政治底线。只是这之后,杨勇与老战友陈锡联离得就远了。

杨勇十分关心陈锡联的政治立场,只可惜两人相隔太远,一直没有机会交流。直到1975年,新疆自治区成立20周年,中央决定在新疆举办庆典,陈锡联正好是中央代表团团长,于是杨勇就想借此机会与陈锡联交交心。而此时,陈锡联已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了。

杨勇的妻子知道他要去找陈锡联,立刻提醒他说,老陈的地位已经变了,不再是原来和你平级时了,你说话一定要有分寸,可不能随便跟他开玩笑。杨勇跟陈锡联是老战友,之前见面杨勇喜欢跟陈锡联开些玩笑,他觉得这是战友情,不生分。

所以杨夫人才会有这样的担心,并耐心的提醒杨勇。可杨勇却满不在乎,他说,你想得太多了,老陈是我们的同志,对他我们要坦诚。就是因为他现在和之前地位不同我们才要更多地跟他去交流,他不会在意太多的。

杨勇趁着见面的机会,拉着陈锡联聊了一上午,他发现陈锡联与之前没有任何不同,还是自己记忆里那个值得信赖的老战友。这次交流让杨勇心情很好,还唱起了自己最喜欢的那首歌,洪湖水浪打浪。

小结:

革命年代的战友情,不会因为时间地位的变化而变化。陈锡联和杨勇之间的革命友谊,就如杨勇所想的那样,不会变化,只会越来越陈厚。因为那种友谊是经历过共同革命,共同战斗才积累起来的,是最纯洁不夹杂任何其他杂质的情谊。

老一辈的革命者,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和人民。哪怕进入和平年代,他们也始终不忘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了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奉献一生。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将继承他们的精神,还要将这种精神一代代传递下去,发扬光大。


特思尔股票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