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1下载 https://www.xianjian520.com/pa1xz/
立陶宛政府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多次劝阻,批准台湾当局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此举在世界上制造“一中一台”,公然违背一个中国原则,背弃立方在两国建交公报中的政治承诺,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性质极为恶劣。中国政府表示强烈抗议和坚决反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立方负责。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我们要求立方立即纠正错误决定。我们也正告台湾当局,妄图挟洋谋“独”是打错了算盘,注定逃脱不了失败的下场。
延伸阅读
经济学家警告:继续得罪中国,“中国制造”或从立陶宛货架消失
自今年8月以来,欧洲国家立陶宛就不断与台湾当局断眉来眼去,挑战中国大陆的底线。
先是公然宣布同意台湾当局在其首都维尔纽斯设立所谓“代表处”,导致中方直接召回了中国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政府召回驻中国大使。
前几天,欧洲议会7名议员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公然乘机窜访台湾,其中一名,甚至是立陶宛前总理库比柳斯。
除了自己不断在中国的雷区跳舞之外,立陶宛还试图以一己之力,撬动欧洲局势。
11月3日,也就是库比柳斯窜访台湾的第二天,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长普兰克维丘又跳出来大放厥词,声称中国对待立陶宛的方式给欧洲敲响了警钟,呼吁欧盟与中国交往时要团结一致。
11月5日,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又请求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的支持,煽动波罗的海三国在中国问题上“团结一致”。
不过至今为止,立陶宛得到的支持,就是美国的“口头支持”。
不仅招惹中国,立陶宛也招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至于俄罗斯和白俄的关系,前段时间一纸联盟一体化法令,就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主动去激怒欧美的“对手”,就是立陶宛自认的“立身之本”。
身为一个弹丸小国,立陶宛在大国博弈中不惜充当先锋,显然不是因为它真有什么过人之处,能支持它和中国叫板。之所以敢如此挑衅中国,根本原因就是仗着自身经济与欧洲深度捆绑,反而与中国来往并不算多,认为中国拿它没有办法,才这么上蹿下跳。
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在立陶宛政府不断在反华前线蹦跶之时,该国企业日子却不大好过。
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9月曾报道称,中国公司正取消与立陶宛方面的贸易合作。立陶宛某乳制品加工商负责人坦承,台湾地区在市场规模上“根本无法与中国(大陆)相比”。“中国(大陆)人口众多,而台湾有两千多万人口。因此,无论是台湾还是其他任何小市场都无法取代中国(大陆)”。
从数据上看,2021年1至4月,中国大陆与立陶宛双边贸易额为80457.0万美元,与此同时,立陶宛同期与台湾省的双边贸易额为4590.5万美元。
近段时间,立陶宛全国实业家联合会副主席、经济学家杜勃尼科瓦斯也为立陶宛政府敲响了警钟:由于对中国进行外交挑衅,来自中国的日常商品可能会从立陶宛的货架上消失。若中国实施严厉制裁,立陶宛将在没有中国商品的情况下艰难度日。
“立陶宛离不开中国的各种电器、机械设备、光学及摄影设备和精密仪器(包括各种测量仪器)。这些商品今后可能无法从中国进口了。我们(从中国)的进口额约为12亿欧元,这是相当大的依赖。”至于日常用品,当地居民目前面临着从中国订购的商品交付中断的危险,一部分商品交付已经延迟,还有一部分根本无法订购。
中国制造业产值,在全球占比接近30%,大到港口起重机,小到疫情防控所需的口罩,哪都离不开中国制造。如果中立两国断交,中国不再卖东西给立陶宛,那么立陶宛的一些产品就不得不经由第三国中转购入。转了手,自然是要加钱的。
说到底,不知天高地厚的立陶宛也不过是被欧美一些国家推到前台来的棋子,如果不加以惩治,难免还有后来者模仿其行为——这也是西方国家的目的。
然而,以立陶宛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在大国博弈中主动出来吸引火力,这样的做法,立陶宛的国家领导人,真的想清楚了吗?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还想着“脱钩”,属实该好好阅读一下世界发展趋势了。(青峰)
立陶宛媒体:吴钊燮没来访问,莫非立方在与华对峙中已后退
(观察者网讯)近一段时间,立陶宛政府和台湾当局“哥俩儿好”的戏码演得不亦乐乎。
前不久,台经贸考察团还跑到立陶宛,大谈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的计划,此前陪同考察团窜访斯洛伐克、捷克的台“外长”吴钊燮并未现身。这让立陶宛媒体犯起嘀咕:是不是政府没邀请吴钊燮访立?莫非立方已经“在与中国(大陆)的对峙中”后退?
正如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11月8日报道,有专家已经表示,由于中方反应激烈,立陶宛政府开始考虑后果了。
立陶宛媒体犯嘀咕:为啥吴钊燮没来
10月27日,由台“国发委主委”龚明鑫带领的经贸考察团窜访完斯洛伐克、捷克后,抵达立陶宛。
这场访欧行程是经过台当局精心策划过的。台当局早在9月就大肆宣扬,声称经济合作将是此行重点。但有台媒直言,台湾过去与上述中东欧国家并无深交,他们近期频繁对台示好,背后原因都与中国大陆有关。
我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指出,台考察团窜访的真实目的是鼓吹“台独”分裂主张,制造“一中一台”假象,离间破坏中国同建交国关系。中方对有关国家纵容“台独”分裂分子表示坚决反对。
事实证明,果真如此。据台媒此前报道,在双方签署“太空科技”合作备忘录、推动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合作后,台当局和立陶宛政府的心思就转向了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的计划。
台“国发委主委”龚明鑫声称,希望双方的这次合作,可以成为在立陶宛设立所谓“代表处”之前的一个“里程碑”。LRT报道称,立陶宛经济部长期间也宣称,立陶宛将于2022年初在台湾开设“代表处”。
但立陶宛媒体注意到,此前陪同考察团窜访斯洛伐克、捷克的台“外长”吴钊燮并未现身。
与此同时,立陶宛各界开始嘀咕,立陶宛政府是不是在死鸭子嘴硬:嘴上说着和台当局“哥俩儿好”,但实际上根本就没邀请吴钊燮访立?LRT在11月8日的报道中称,有不少学者推测,立方已经“在与中国(大陆)的对峙中”后退。
台“外长”吴钊燮(资料图)
“自决定与台当局发展关系以来,除了宣布设立‘代表处’外,政府几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立陶宛政治分析家劳里纳维丘斯(MariusLaurinavičius)称,立陶宛与台当局建立所谓“可持续关系”的进展缓慢。
对此,立陶宛考纳斯科技大学副教授马契克奈特-阿穆布塔维申(VidaMačikėnaitė-Ambutavičienė)并不觉得疑惑。她告诉LRT,中方的反应是“可以预测的”,而立陶宛官员却在这一问题上的表态缺乏一致性:一边暗示将台湾视作“主权国家”,一边仍对外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其实,这种不一致还体现在立陶宛总统身上。另据立陶宛Delfi.lt新闻网报道,在台观察团访问期间,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GitanasNausėda)辩称立陶宛作为主权国家有权发展对台关系,但同时又表示,立陶宛“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这是早在1991年就已经宣布了的政策”。
至于为何吴钊燮没有现身立陶宛,马契克奈特-阿穆布塔维申认为,这意味着立陶宛政府可能正在重新考虑自己的对华政策。
她说:“很明显,由于中方的敏感反应,局势变得复杂起来。也许,(立陶宛)真的开始考虑后果了。”
在今年8月宣布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后,立陶宛政府便开始频繁炒作台湾问题,在反华一线上蹿下跳。但值得一提的是,该国企业日子却不大好过。
LRT9月曾报道称,中国公司正取消与立陶宛方面的贸易合作。立陶宛一乳制品加工商负责人坦承,台湾地区在市场规模上“根本无法与中国(大陆)相比”。“中国(大陆)人口众多,而台湾有两千多万人口。因此,无论是台湾还是其他任何小市场都无法取代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