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说完支持一个中国,又要考虑设“台湾代表处”,拜登在想什么

Rumia

9月10号上午,中美两国领导人时隔7个月再通电话,美国总统拜登在通话中说,“美方从无意改变一个中国政策”,希望于中国展开更多交流,并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

这可能是拜登上台以来中国人难得听到的一句顺耳的话了。

结果就在当天,英国《金融时报》就爆料称,多名了解内幕的人士透露,美国和民进党当局的高级官员举行了一轮名为所谓“特殊通道”的会谈,美方正在“认真考虑”台湾的要求,将“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

民进党当局的成员包括了“国安会秘书长”顾立雄和“外交部长”吴钊燮,由于美国限制台湾地区高级官员访问华盛顿,因此他们无法前往,会议在马里兰州的安纳波利斯举行。

有关更改名称的最终决定尚未做出,这将需要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行政令方可正式生效。

美台如果做出上述更名,将意味着华盛顿基本放弃了一中政策,构成围绕台湾问题的重大事变。台“中央社”和《联合报》等媒体声称,若更名成功,“将是‘台美关系’自1979年以来最具象征意义的进展”,但此举也势必会冲击到中美两国本已十分紧张的关系。

胡萝卜加大棒,美国的“传统艺能”再次上演——还是在同一天,拜登究竟想干什么?

先不着急生气,我们仔细捋一捋这中间的细节。

首先,这肯定是美国的又一次试探。

包括此前立陶宛设立“台湾代表处”的动作得到美国官员的支持在内,都是美国早已安排好的“系列剧本”之一。

立陶宛显然只是美国派出来探雷的小卒,而美国的“考虑”则是第二步的试探——事情还没落地,别人“考虑”的时候我们就出手还击,反而落入拜登的圈套,显得我们蛮横了。将来可能还会有更多非官方,甚至官方的表态,如欧盟,如日本,如澳大利亚,如加拿大。

无需自乱阵脚,按部就班,合理反击,该斗嘴时就斗嘴,该出手时就出手。

其次,现在的拜登,亟需将舆论引向别的地方,因为再让国际社会把目光放在美国,天天分析美军阿富汗撤离有多失败、疫情有多严重、两党有多分裂、债务有多危险……等等问题,那拜登的总统座椅,只会越来越烫。

这时候,需要一个足够大的矛盾,转移国际社会的焦点。而“中美对抗”这个饵,足够劲爆。

值得一提的是,从《金融时报》发布的消息来看,“改名”这事,还是台湾地区先提的。这于拜登和蔡英文而言,是“互利”的好话题。一方面转移国际舆论的焦点,稳住拜登下滑的支持率,另一方面也可被蔡省长拿来做“内宣”,表示美国“站在台湾这边”,毕竟蔡省长最近的支持率也不怎么乐观。

一条“考虑中”的议题,换两个人的支持率,拜登不亏。蔡省长么,长远看来是亏的,因为和美国走得越近,离“武统”也越近。

再次,由于美国两党对立严重,拜登在国会要不到足够的钱。

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在9月8日警告国,除非国会采取行动提高联邦借款上限,否则美国政府会在10月某个时候无钱可用。但部分国会议员担心,提高借款上限之后,会让拜登趁机将自己的经济计划与这部分款项绑定,坚持不肯松口。

美国挣钱的方式大家都清楚,卖军火、收保护费、美元霸权全球割韭菜。现在阿富汗是割不了了,美军都撤了,阿富汗政府也垮了,难道军火卖给塔利班吗?

另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9月11日报道,就在最近几周国际社会的目光都聚焦于美军撤离阿富汗的时候,美国在中东的“防御力量”悄悄进行了一次“重新部署”,美军从沙特阿拉伯撤出了其最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和“爱国者”反导部队。美国莱斯大学公共政策学者克里斯蒂安·乌尔里希森认为,由此看来,美国显然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对海湾地区投入了。

美国对海湾地区失去兴趣,那军火销售额的缺口要怎么补呢?

9月13日,台湾联合报网站爆出一条很有趣的消息,称台军本来要从美国买100套岸基“鱼叉”反舰导弹系统,但因近期预算紧张,提出分期付款。结果美国国家安全局不仅不理会,还要求台湾“必须一次买齐”,逼得台军只能重新提交发价书,提出了足足866亿余元新台币的预算案。

撇开难看的吃相不谈,美国显然是换地方在“感兴趣”,究其原因,除了大国博弈之外,也没忘记割韭菜。

最后一点,在中美领导人的通话过程中,拜登可能什么也没捞着。虽不至于是恼羞成怒,但拜登必然会继续对中国施压。这个“考虑中”的议题,又是美国示威的另一种方式。

要竞争,也要选对竞争的领域,在中国不惜一切代价守护的核心问题上与中国谈“竞争”,中国解放军随时准备着。

结论是,拜登的话真的信不得。美国不懂什么叫尊重,也不懂什么叫平等,在其两百多年的历史中,他们只学会了政治胁迫、经济制裁和武力侵略三种交流方式,而台湾是美国打顺手了的一张牌,随时可能放出来。

台湾也还得继续穷,不能再给这些韭菜输送养分,让美国来割。至于蔡省长,洗洗睡吧,一个叛乱省,没有资格参与大国博弈,强出头的后果,是毁灭性的。(海豹)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