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都置顶了毒鸡汤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ID:Du-JiTang)
1
今天说的话题,相信小伙伴们都不会感到陌生:快递。
快递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谁没有个网购或者寄东西给别人的时候?
但根据墨菲定律,只要一样东西出现的频率足够高,随之而来的意外也必然会出现。所以,我们也难免会听到很多和快递有关的负面消息,比如快递公司损坏货物、收费不透明、理赔出现分歧等等。
这不,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遇到了一件常人难以想象的糟心事:顺丰把他价值11万元的货物弄坏了,更可怕的是,这个货物,是他本来打算卖给别人,凑给孩子治癌症的救命钱的。
事情的前因后果,由知乎网友@一条瘸狗讲述。
帖子很长,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搜索,在这里,我整理了一下时间线,先把事情捋顺。
作者是一名残疾人,但在去年之前,经济况状一直不错,还曾在日本居住。但在2020年初,他的身体状况突然恶化,左腿胯骨需要动手术,孩子也被查出患有先天性癌症,一下子令整个家庭雪上加霜。
2020年8月,家里的情况已经越发不乐观,这时候,他突然想到以前在日本的时候,买过一台价值不菲的电视机,而且全新没拆封,所以他就打算把电视机运到国内,卖掉补贴家用。
按照作者的说法,这台电视机是Pioneer的等离子500A,在国内能卖到11万人民币。我对电视机的确不在行,麻烦有懂的小伙伴在评论区科普一下,这电视怎么样,为什么能卖这么贵。
无论如何,作者已经做出了卖电视机的打算,并且已经和一名买家签署了转让协议,就等着电视机平安运回国内了。
然而,就在这等待的过程中,作者的噩梦出现了。
由于疫情原因,货物前前后后拖了半年时间,直到今年2月,才终于运抵国内。然后,作者第一时间联系了顺丰,要求顺丰将电视从南昌送到自己位于宜春的家中,并强调一定要两个人抬上楼,自己愿意多付200块钱。
当时,顺丰网点的负责人答应了作者的要求,然而到了当天,在没有提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一个快递员按响了他家的门铃,作者打开门一看,心已经凉了一大截:电视已经被运上楼了,外包装被压得伤痕累累,而且只有一个快递员。
一个快递员,单肩将接近50公斤重的电视抬上4楼,那份辛苦值得同情,但是也注定了不能对电视屏幕做到应有的呵护。果然,作者打开包装一看,发现屏幕已经碎裂。
作者质问派送员:“为什么非要单肩扛我的机器?”
对方理直气壮回应:“我一个人扛得动,凭什么两个人给你抬?”
作者再问:“那现在屏幕被压碎了,怎么办?”
对方一点不慌:“你没保价,最多赔你3倍运费,长个教训吧。”
自此,作者和顺丰开始了无休止的争端,作者拿出了货物在南昌时的验货信息,证明货物是从顺丰那里才损毁的,并且要求顺丰可以不赔钱,但要赔回一模一样的货物;
而顺丰则死咬着作者没有保价这一点,表示最多赔2000元,不要拉倒。
本来,快递公司和客户之间的理赔矛盾,是非常常见的,但这个案例特殊之处在于,涉及的货物真的非常贵,而且还可能是一个家庭的救命钱,很多细节就不得不让人重视起来。
那么,究竟是客户无理取闹,还是顺丰店大欺客,相关条款又是怎么规定的,在这样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当中,我们又能吸取到哪些教训呢?
2
这个案例里第一个重点,就是商品的价值,即:那电视是不是真那么贵?
毕竟,如果只是一个价值几千块的电视,那么案例就没有啥讨论价值,顺丰赔的2000块也勉强过得去了。
正如前文所说,我对电视真的没啥了解,不过粗略查了一些资料之后,觉得作者的说法还是至少部分合理的。
首先,这的确是一款收藏级别的电视,比较罕见,价格也非常昂贵。
不过,要说值10万以上,那肯定不是货物本身的价格,而是包括了运费、稀缺性、收藏价值等溢价。
比如,我在网上找到了同型号电视在台湾地区的拍卖信息,拍卖价是20万新台币左右,即5万人民币不到,而卖家介绍的原价是36万新台币,即8万多人民币。
当然,产品细节、出产地等对价格也是有影响的,按照作者的说法,机器是日本原装的,而且从日本运到国内的运费、关税肯定不低,收藏价值也会推高实际的售卖价格,所以在国内能卖到10万以上,不一定是天方夜谭。
不过,能卖到10万,不代表能在程序上敲定这东西就值10万,毕竟溢价这东西,实在太难判断,所以个人觉得,就算顺丰愿意多赔,也只会按照产品本身的价格来赔。
现在的问题在于,顺丰想要赔的,甚至都不是产品原先的价格,而是2000块,原因是作者并没有对产品进行保价。
那么就很迷惑了:既然东西这么贵重,还是脆弱商品,为什么作者不做保价?
在这点上,作者交代得还是比较模糊的,而且还有一个疑点就是,作者本人并非不知道要保价,他在帖子里交代过,自己从江西搬到河北的时候,曾对另一台同型号的电视做过等值保价,价格10万元。
那么为什么,在国内搬家做了保价,从国外运到国内,反而不保价了呢?
作者没有交代,但个人觉得,不太可能是一时大意忘了,而有可能是故意为之,目的是避税。
有海淘经历的小伙伴应该知道,从国外海淘商品到国内,大概率都是要支付关税的,而且税款多少,和商品本身的价格紧密挂钩,所以很多人为了避税,会有意将保价金额写小一点,或者干脆不保价。
这样一来,被税风险是降低了,但是货品一旦出问题,就非常没有保障。
这个问题,其实早在2013年,官媒就已经报道过了,这些年来虽然快递行业规范化了不少,但是明里暗里的“合理避税”行为,并没有好多少,还是有很多空子可以钻。
国际快递这一领域,现在可谓是五花八门,什么乱七八糟的业务都有,所以作者不保价的可能性还是有的,而且据我所知,目前能做到跨国运输,价格又最便宜的公司,的确就是顺丰。
现实情况可能是:作者为了降低运费以及避税,选择了顺丰,并且没有保价,然而顺丰把货物损毁了,导致一系列纷争。
从行业惯例来说,不保价,只能赔运费,所以顺丰虽然服务态度不太好,但并没超出本职范畴。
所以,虽然作者的遭遇非常值得同情,但的确有自身的责任在,所以大概率要自认倒霉。
不过,说到这里,倒还有一个值得讨论的点:一直如此,不代表它就是正确的。
不保价,就只能赔运费,这个做法,究竟对不对?
3
无独有偶,最近在天津,也发生了一起和快递有关的纷争。
8月份,一名女士通过邮政EMS快递,邮寄了200多克的金条,价值11万,但在转运的过程中,黄金居然全都不见了。
而且比上文作者更占理的是,这名女士早就对黄金进行了保价,然而,就算是这样,EMS也不愿意赔偿全部11万元的损失,而是只赔2万。
理由是根据条款,国内快递包裹单件声明价值上限是2万元,就是说,不管货物实际值多少钱,在保价单上,统一最多只能填2万,多了也不补。
那就非常非常不合理了,不保价,就说按照邮政法,只能赔3倍运费;保了价,又不能给人保全额,一旦产生任何损失,还得客户自己埋单,说不好听的,那要快递公司何用?
事实证明,这样的政策,暗中助长了很多“内鬼”的嚣张气焰,偷了或者损坏了包裹,一句“只能赔2万”,就能草草了事。
最后,这名女士的金条还是找回来了一大部分,是内鬼偷的,而且我相信,这绝不是孤例。
目前国内快递行业的现状就是:不保价,只赔运费;保了价,最多只赔2万,反正货最终能不能顺利到手,凭的都是运气。
但这样的规则本身,明显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也不一定合法。
比如,按照顺丰的说法,客户不保价造成损失,公司最多只赔3倍运费,依据的是《邮政法》的相关规定。
《邮政法》是有这样一条没错,但问题是,顺丰是个民企,不适用《邮政法》,而应该适用《合同法》。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无论客户有没有保价,只要是公司失职造成的损失,都应该按货物到达地的实际价值来进行赔偿。
所以,我们很容易从法律和现实的差距中,看出当今快递领域的漏洞。
的确,快递业务这些年来迅猛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但与此同时,这个行业的生态依然是野蛮的,资本们既当选手又当裁判,尽挑对自己有利的方面来制定条款,结果就是消费者无论怎么选,都无法保障自己的利益。
不说弄坏几万元快递这种我们不一定遇到的事情了,到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快递的正常状态,是要免费送上楼的?
又在什么时候开始,小哥们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把快递塞离我们家几百米甚至一公里的柜子里,已经成为了常态?
所以,回到上文的作者和顺丰之争,虽然作者不一定是个“完美受害人”,但我依然希望他能得到支持和胜利,毕竟这不是他一个人的纷争,而是普罗大众和整个不合理的行业条款的纷争。
不过,作者的身体状况,不一定能令他撑到和顺丰对簿公堂,并赢得顺利的那一刻,所以依然非常被动。
个人推测,顺丰有可能出于息事宁人的想法,给他增加一些赔偿款,但依然不太可能全赔。
也借此提醒大家,在行业生态有根本改善之前,还是谨慎为上,毕竟这玩意,不出意外还好,一出意外,几乎100%都是消费者吃亏。
太贵重的物品,尤其是价值2万以上的物品,宁愿自己不用,都不要快递了,真的没想象中靠谱;真的要海淘什么,也尽量别贪小便宜,该交的税交齐,该保的价也要保。
别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肯定不会出意外,别花这个冤枉钱,这就像保险,用不着这个“冤枉钱”,才是最好的结果。
如果实在要运点贵的东西,又怕快递不靠谱,那就自己再叠加个保险吧。
说起来也真的令人心累,就运个东西,咋就幺蛾子那么多呢?
但也没办法,除非断舍离,当个低欲望的人,否则现代社会,谁能够和快递割席呢?
最后欢迎在留言区唠唠:
你有遇到过什么和快递有关的糟心事吗?又是怎么解决的?说不定,你的留言能够帮助到有相似遭遇的小伙伴。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ID:Du-JiTang)
别怪我毒舌,生活比我的话更刻薄。负能量也是鸡汤,只不过它更真实。毒哥新书《别装得无懈可击,却活得软弱无力》热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