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开始,寄往中南海给毛主席的信件就没有停过。在这些信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寄给毛主席用来庆祝新中国成立的,还有一部分则是毛主席湖南老家的亲属与朋友寄来的。他们在信中无一例外地都对新中国的成立与毛主席当选国家主席这件事表示了衷心的祝贺。
毛主席
不过表示完祝贺之后的内容却分成了一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向毛主席详细讲述了地方上自解放以来所发生的的变化,并对共产党的领导表示由衷的感谢;第二种则是将家里目前艰苦的生活状态向毛主席诉说,以求得毛主席的帮助;第三种则是想借着毛主席的权利与地位,让其给自己或者自己的亲朋在中央或者地方安排工作。
而毛主席对待这些要求的态度也是十分坚决的:对于那些生活确实有困难需要帮助的群众,毛主席在调查完情况之后,会自掏腰包用自己的稿费对其进行资助,绝不会动用国家的公共财产;而对于那些希望毛主席能给自己安排工作的,毛主席则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拒绝!”,虽然都是拒绝,但毛主席基本上都是“婉拒”,可有一次毛主席在看了一封来自开国元勋的“求职信”之后,不仅对其表示了拒绝还要将其开除党籍。
毛主席
这个“求职者”名叫戴季英1906年出生于湖北红安县,由于较早地接触过马克思主义,所以戴季英的思想较其他同龄人而言要先进很多。在他20岁的时候就已经是武汉三镇小有名气的学生运动领袖了,一年之后他还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家乡红安县担任了县委书记,这一年年底戴季英还参加和领导了对中国共产党有着深远影响的黄麻起义。
黄麻起义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起义过后,参加起义的黄麻农民军被改编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领导黄麻起义的戴季英被任命为军党委委员,军长由吴光浩同志担任。部队改编完成之后,戴季英与吴光浩便率领着队伍开始在鄂豫边境建立革命根据地,并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29年年底戴季英当选中共鄂豫边境特委候补委员。
戴季英
1933年夏天,蒋介石集结了10万国民党军队,开始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五次“围剿”。在此期间红军第25军遭受到了敌人重创,全军减员至3000多人。次年11月红军第25军完成休整之后,被迫踏上了北上的长征之路。同年12月,红军第25军进入陕西洛南县境内之后,便在庾家河召开了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会议。会议决定在鄂豫陕边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并将中共鄂豫皖省委改为中共鄂豫陕省委。
毛主席
命令下发之后,红军第25军迅速响应在当地大力发动群众在鄂陕边区建立了第一块根据地,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打好了一定的基础。在此期间戴季英的职务也发生了变化,他先后担任过中共鄂豫陕特委书记和中共鄂豫陕省委委员。他不仅帮助和参加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还带领同志们一起与敌人进行过多次斗争,而且还屡立战功。
戴季英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戴季英被组织派到了大别山担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的副司令员。1939年6月,时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的高敬亭因犯错被处决之后,戴季英便接受任命成为了新一任的司令员。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戴季英带领着新四军第四支队的将士们与日军展开了数百场大大小小的战斗,由于戴季英敢拼敢闯、临危不惧、勇于冲锋的行事作风,日军也是被打得落花流水,与此同时第四支队的战士们也都被锻炼成了一个个素质过硬的战斗英雄。
解放战争中戴季英的作战水平也没有丝毫减弱,为我党的解放大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军的“肃反”运动中,担任“急先锋”角色的戴季英在鄂豫皖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大搞“肃反”时,还错杀了我军近千名指战员,给我党的革命事业造成了无法挽回且难以估算的损失。
戴季英与同志们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很多曾经在部队担任要职的将领都被分配到了地方,戴季英也不例外,中央所给他安排的职务是河南省委常委兼开封市委书记。按理说这个职位也不算小,可戴季英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早在2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是共产党的省级干部了,后来不仅跟着队伍参加了长征还一起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河南工作多年的他也为河南做出了不少贡献,所以对于中央给出的开封市委书记一职,戴季英是相当的不满。
毛主席
他认为按照自己的功绩与资历,最起码中央都该给他安排一个省委第一书记的位置,而且他也认为当时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工作的张玺、刘杰等人,在资历、党龄和威望等方面都比自己逊色很多。就这样越想越气的戴季英选择给毛主席写信,他认为毛主席会认同他的想法。就这样时年45岁却满嘴抱怨和牢骚的戴季英给毛主席寄过去了一封“求职信”。可当毛主席打开信封的那一刻,怒火瞬间就高涨了起来。
毛主席
在信中,戴季英没有太多的委婉,他直接向毛主席表达了:自认为组织给自己安排职位过低的想法,并要求毛主席给自己安排中央委员兼河南省委书记的职位。看到戴季英如此直接地朝自己“伸手要官”,毛主席直接火冒三丈,戴季英的行为也是直接触犯了毛主席的底线,要知道很多毛主席的亲属想起谋求工作,毛主席都是直接拒绝的,更何况是这个伸手要官的戴季英呢。
毛主席
毛主席拒绝戴季英之后没多长时间,就直接向中央办公厅批示说:共产党不需要戴季英这样的高级干部,这样的人应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永不启用!在毛主席的批示之下,戴季英于1952年2月12日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回家反省,后来他还被判入狱15年,戴季英就这样因为“伸手要官”而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慢慢地也淡出了人民的视野。虽然在1984年中央对戴季英的问题进行了平反,并恢复了他的党籍与省级干部待遇,但是他却永远没法摆脱那封信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毛主席
从戴季英这件事上,我们不仅看出了戴建英在革命胜利之后那种居功自傲、漠视一切的态度,同时还看出了毛主席对于“伸手要官者”的态度,在毛主席的眼里,这种行为是不值得被原谅的,因为他始终认为中国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而不是为自己谋求私利或者高官厚禄的腐败分子。
毛主席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领袖毛主席,这盛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