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工作模式:重构组织的神经元

“ 数字化生存是现代社会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生存方式,这是早在1996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所提到的关于数字化的论断。

如今时隔25年,这种说法仍在现实世界不断延伸其内涵——生产力要素正被数字化渗透、生产关系正被数字化重构、经济活动走向全面数字化。可以说,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被打上了浓重的数字化烙印,并且形成一种全新的社会生存状态。

尤其是在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洗礼之后,在后疫情时代的今天,数字化转型,成为所有企业融入全新的社会生存状态的硬核竞争力的体现。同时,在中国的国家大数据战略背景下,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硬核竞争力的地位。

数字化“分水岭”出现

数字化转型从20世纪末就开启了,到21世纪的2021年,这期间企业们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已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出击。企业的现代化生存状态里,数字化转型成为了一门必修课。

麦肯锡的研究表明,各大企业纷纷摩拳擦掌、满怀雄心壮志,希望在未来三到五年内通过数字举措实现5%-10%,甚至更高的年增长率和成本效率。

确实,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在给经济注入新的动能。中国信通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1.2%

不过,历史是在波折中不断演进的过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并非一帆风顺。埃森哲近期的一份报告表明,80%的中国企业正在尝试通过数字技术让企业运转变得更加高效,带动业务的增长。其中,仅有4%左右的企业真正释放了数字化的潜力。

无独有偶,戴尔科技集团(NYSE:DELL)发布了由Forrester Consulting 实施的一项全球调研结果,该结果揭示了“数据悖论”,中国的状况也无出其右。报告表明,71%的中国企业(全球超过三分之二)表示他们需要更多数据,68%的中国企业称现有的数据已经超出其处理能力。85%的中国企业(全球88%)尚未改进其数据技术和流程、以及/或数据文化和技能。

由此可见,多数中国企业正在为数据激增而苦苦挣扎。受制于数据技能、数据孤岛、人工流程、业务孤岛以及数据隐私和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未随着数据的爆炸式增长而获得飞跃。

企业正处在数字化转型的分叉口,走过“数据悖论”这道坎儿就会迎来飞跃式发展,走不过恐怕就成为“先烈”。正如《数字化生存》一书所阐述的,生产力要素、生产关系以及经济活动,都在被数字化渗透、重构以及蜕变。在如今数字化转型“分水岭”出现的当口,权威的研究报告表明,组织联系的打破与重建将是企业走过这道坎的关键。

混合办公模式,一种新的企业组织模式正被疫情推到前台。埃森哲发布的新报告《未来工作》调查显示,有83%的工作者认为混合工作模式是最佳的,个人可以安排25%-75%的时间进行远程工作。

不少迹象表明,混合办公模式将是链接新思维、新需求、新变化的神经元,提高效率和空间弹性的核心解决方案,从而催生企业的创新和重构元气。

未来办公模式

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在其《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这便是数字化生存。

后疫情时代,“降本增效”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诉求,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转变当中,组织模式的革新给企业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混合办公模式会成为未来企业的主流模式吗?

Steelcase调查大量企业样本发现,88%的中国企业希望赋予员工更大的办公自主性和灵活度。在中国有83%的员工期待采用混合办公模式。

变化显而易见。2021年永久性在家办公员工人数相较去年会提升一倍,达到整体员工数量的34.4%。这是Enterprise Technology Research(ETR)调查的发现。

8月9日,携程集团宣布启动“2021 混合办公试验”,通过对 2 个对照组,总计数百名员工参与的混合办公综合试验,探索该形式是否可以作为公司未来长期办公形式之一。试验引发了76%员工主动报名尝试居家办公的热烈反响。

试验发起人携程创始人梁建章表示,混合办公是全球趋势,企业应该更开放更主动尝试,提升包括女员工在内的员工职场满意度和幸福度。

携程并非首个探索混合办公模式的企业,海外的落地更多一些。Twitter宣称其员工可以“永远”远程工作。Dropbox宣布,集中工作的办公空间将慢慢”退出”。谷歌、苹果、戴尔等科技大厂也都纷纷探索该模式。戴尔从2009年就开启灵活办公模式,2010年年初,全球有65%的员工已实现灵活办公,到2020年疫情时这一模式已经探索了十年。

GitLab 通过调查发现,摆脱固定场所的束缚不再是种“奖励”,而成为各行业工作者们坚定追求的重要目标。

IDC 认为,未来工作是一种根本性变革,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同时赋予员工更大自主权,促进人机协作的一种环境。

未来工作是一种混合工作模式,埃森哲的全球调研报告认为,在未来工作的选择上,83%的员工更喜欢混合工作模式,而63%的高增长公司已经采用了“生产力无处不在”的劳动力模型。

广州桑拿 广州水疗 广州SN 广州SPA 广州桑拿情报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