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违建拆除 http://feipinhuishou.com.cn
日前,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了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的好消息。而目前,我国最为濒危的野生动物物种之一绿孔雀,不足600只,珍稀程度远超大熊猫。
据央视网7月15日消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将于今年10月在中国昆明举办。这是全球生态文明探索与实践的一次盛会,也是全面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一次盛会。
我国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有1.18万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使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以及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得到了有效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突出。
不足600只!绿孔雀珍稀程度远超大熊猫
聚焦生物多样性,今天来关注绿孔雀。全球一共有三种孔雀,绿孔雀、蓝孔雀和刚果孔雀。其中,分布于中国的只有绿孔雀一种,目前分布于云南,是最为濒危的野生动物物种之一。
国家林草局昨天(7月14日)发布绿孔雀最新种群调查数据,目前云南绿孔雀种群数量仅为485—547只,珍稀程度远超国宝大熊猫。
绿孔雀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中部、西部以及南部的8个州市,是我国目前最为濒危的野生动物物种之一。为探寻绿孔雀在野外的实际生活环境和状况,记者跟随专家来到玉溪市的绿孔雀栖息地玉白顶自然保护区。
成年野生绿孔雀体型虽大,但生性胆小机警。在专家带领下,记者组成小分队单独一路,试图寻找绿孔雀的踪迹。由于前些天下雨,一路上绿孔雀留下的痕迹并不多见。终于,记者在山林深处一箐沟边发现了它的足迹并捡到了几根羽毛。
护林员告诉记者,只要有水源,不光是在箐沟边,在玉白顶山上多个森林防火带旁的小水塘边也经常能发现绿孔雀踪迹。为了更好地了解绿孔雀的生活习性,林业部门和科研机构在绿孔雀栖息地安置了红外相机,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
绿孔雀种群急剧衰退人类干染是主因
据科技日报此前消息,绿孔雀被称为“百鸟之王”,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定为“全球性濒危”等级。记者4月18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鸟类学科组联合多个研究机构,发现种群基因组、气候和人为证据等方面的研究表明,人类干扰是绿孔雀走向濒危的主要因素。国际权威期刊《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生物科学》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深入的统计分析显示,数千年来的气候变化对绿孔雀分布变迁没有显著影响,但人类活动强度则与其有效种群数量、当前存活状态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这些发现表明,自史前以来的人类干扰,是绿孔雀走向濒危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同时揭示,绿孔雀的现存种群存在严重近交现象,迫切需要加强栖息地保护和生态廊道建设,以维持其应对未来环境变化的进化潜力。
此次绿孔雀研究案例,综合了种群基因组学、历史标本信息、生态位模型和历史人类活动数据等多种信息,来探讨物种致危因素的分析框架,这个方法有望为保护生物学提供新思路。
我国实施“绿孔雀人工增殖实验项目”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据央视,为保护绿孔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率先在云南提出极小种群物种保护,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共同实施“绿孔雀人工增殖实验项目”。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地就设在云南省野生动物园救护繁育中心。
为了保护绿孔雀并逐步稳定种群数量,国家把“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工程”列为十大保护工程之一,云南省把绿孔雀列入“优先保护的20个重点物种”之中。国家和地方都在努力,而且已经初见成效。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科技日报